您的位置:首页 > 电视 >

父母爱情原著那个年代 三处改编成为经典

家里老旧的收音机躺在角落里已经很久,曾经,怀里抱着那台收音机,调好的电台传来直达心底的声音,如今想起,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年代感吧。

渐行渐远的路上,我们越来越喜欢有年代感的东西,每一件旧物,都能泛起我们回忆的涟漪。

而最令人动容的,还是那些有年代感的故事。在看了《父母爱情》以后,像是有了同感,喜欢那个年代的朴实,一如江德华的“俺老家”。

看到江德华的时候,像是看到了一个年代的缩影,想笑,但是又觉得真实。我想只有真实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会懂的江德华的可贵。

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爱情》原著作者刘静,著名文学评论家朱向前说:“刘静是用生命在写作,她把自己完全化进作品之中。她是一支行进在森林中的火把,给人们以亮度和温度。”

这本书最初是发表在1994年,时过境迁,到了拍成电视剧的时候,作者刘静对于小说又有了新的想法,才有了我们看到的剧版的《父母爱情》。

所以,我们看到的《父母爱情》已经和原著有了一定的不同,但这并不影响这部剧成为经典,《父母爱情》一经播出,好评如潮,受到许多观众的一致好评。

豆瓣评分9.5分,就是对这部剧最好的评价。

美好,会让生活变得很甜,《父母爱情》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苦中一点甜,也正是这一点甜,直击人心。都说忆苦思甜,但却不知回忆苦中的甜,才是最美好的。

看到原著以后,有那么一些触目惊心,经过改编之后,呈现给大众的都是精彩,而三处地方的改编,尤为精彩,可谓是全剧的经典。

其一,江德华人物的设定。

原著当中,并没有江德华这一人物的设定,只有一个佣人老妈子的寥寥数语。

而江德华的存在,却成为全剧当中的实力担当。她是江德福的妹妹,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没有文化,更没有心机,最初将一副小市民嘴脸演绎的淋漓尽致。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和安杰成了相伴一生的亲人。从最初的看不惯,甚至连吵架都吵不到一起,到最后的无话不谈,究竟是安杰的改变还是江德华的开窍?

或许,并非安杰与江德福之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彼此,安杰与江德华亦然。

在江德华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个农村女人的悲哀,没有文化,丈夫不知死活,而她受婆婆压榨在家里干农活,若是没有江德福,江德华的一生可能都在与人吵架中度过。

不管是江德福对于妹妹的照顾,还是安杰后来对于江德华的照拂,似乎都在宣示着那淳朴的亲情。

江德华出嫁之时,安杰将自己母亲给的樟木大箱子送给了江德华;在安杰与葛老师喝咖啡时,江德华开玩笑说安杰不想给她喝时,安杰回屋拿盒子给她看,江德华对葛老师说了一句:“她什么都愿意给我。”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温暖了很多渴望亲情的心灵,人生当中,能够遇到这样一个,只要她有,就一定给的人,足矣。

亲人,就是在你受到欺负的时候,首先站出来保护你的人。

之后的安杰成了江德华的保护神,老家人骂江德华是扫把星,算老几的时候,安杰站出来说:她是这个家的姑奶奶。在老丁家换了锁之后,是安杰站出来谴责老丁。对于江德华来说,这就是最大的依仗,而这个家,也是她永远的避风港。

江德华的感情线,更是成为催人泪下的经典。

她喜欢老丁,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从未说过任何一句我爱你这样的话,但是她就是坚定的选择了老丁,一直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爱意,就是那个时代的爱情。

老丁同意的那一天,江德华说:“我告诉俺哥和嫂子去”。然后,一边走一边哭的画面,感动了多少荧幕前的观众。

那个年代的爱情就是这样,对于爱总是羞于说出口,江德福用了一生,也难以对安杰说出那句我爱你。

但爱情却是那么真实的存在,爱你,我就对你好,不求什么回报,也没有什么第三者存在。一句话,就是一生之诺,定了,就是死心塌地。

在情侣闪婚,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今天,那个年代的爱情好像只能用来缅怀,我们都想要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的专属爱情,可是纸醉金迷,灯红酒绿,我们守不住自己的那颗心。

江德华的存在,是全剧的灵魂所在。

其二,江德福的两个女儿先后爱上王海洋,而三女儿更是为情自杀。

原著中的江德福与安杰,三子四女。在上岛以后,安杰没有工作,因此安杰对于子女婚事这样极具成就感的事情,格外上心。

除了老大突然带回女朋友,安杰没有做好准备之外,其他几个子女,安杰迅速调整定位,安排的称心如意。

但是到了三女儿这里,却成了意外。

安杰看好的孟主任,那个说话带方言的饿主任,三女儿看不上,一向听话的她,早已经和隔壁家独子王海洋谈起了恋爱。

安杰的性子何其倔强,对于自己安排的婚事,她不容女儿拒绝。于是,开始了和女儿长期的拉锯战,甚至跑到女儿的单身宿舍找她。

无奈之下,女儿选择了自杀。

所幸,安杰发现的及时,将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但这件事情,对于安杰的打击是巨大的,像是一朵枯萎的黄花。

对于自己,安杰是有反思的。所以在小女儿要嫁王海洋的时候,她没有阻拦,反而来劝江德福不要管,随着子女的心意。

安杰这样的转变,是在经历挫折之后的重生,只是这样的痛,太触目惊心。

如果剧中有这样的情节,似乎和全剧的调性并不统一,这样的结局,太惨烈,太虐心。

安杰是一个被保护的很好的女人,她一生都受江德福庇护,这样的幸福和美好,才是全剧的主题。

美好确实存在,但往往和不幸共存,安杰的一生,也有自己的委屈和不甘。只是自己的人生,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豆瓣9.5分《父母爱情》:原著与剧版对比,三处改编成为经典

其三,江昌义欺骗了安杰与江德福十几年。

原著中看到这里的时候,只觉得虐心。有时候知道真相,并不是最残酷的,欺骗的利用才是。

江德福对于张桂兰,只知其怀孕并非自己的孩子,却并不知道对方是谁,即使将张桂兰赶回了娘家,却也没有弄清楚事实真相。

所以,在江昌义找上门来的时候,他那和江德福一模一样的脸,让江德福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了。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想过自己的大哥会办出那样的事情。

而江昌义母子,利用江德福的朴实,骗了他。

哪怕最后江德福安排江昌义当了兵,江昌义也没有告诉他事实真相,而是在多年之后当了大老板,才在酒桌上告诉了江德福最小的女儿。

江昌义,骗的理直气壮。在他的认知里,即使自己的母亲没有做出这样的事情,江德福也不会要一个农村女人。

他恨江德福,更恨安杰。恨江德福抛弃他们母子,恨安杰抢走了江德福,更在他上岛认亲的时候,对他态度恶劣。

这样的恨,并非毫无来由,而是源于他幼时吃过的苦,他是一个私生子,在当时的农村,定是受尽白眼,日子过的也并不会太舒心。

安杰与江德福成了替罪羔羊,似乎也是他唯一可以找到理由恨的人。

于是,他狠心没有告诉江德福真相,而安杰更是因为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本就觉得嫁给江德福是委屈的安杰,这件事更是像一根刺扎在心里。

这样的真相,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愿意接受?

在改编以后,似乎痛没有那么深,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江德福再见江昌义,心中早已放下。这样的改动,也存在一个漏洞,也是很多观众一直在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江昌义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叫叔叔。

因为他不能,告诉真相,江德福很可能因为生气将他赶出家门,这样的风险,他担不起。

《父母爱情》的这三处改编,让这部剧成为经典。

我们尊重原著,但也喜欢电视剧,本就是不矛盾的存在。

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给人不同的感受,最终,还是看你心境处于何种境地。

人生也是如此,每一个阶段,对待事物都会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感受。

在这条修心的旅程中,你想要的,就是最好的。

标签: 父母爱情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