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电视 >

以家人之名都是白眼狼 贺子秋为什么是个例外?

以家人之名中的贺子秋,在李尖尖家中的存在,本身就有一种对生活艺术性的美好加工。现实中我们见识了太多被遗弃后领养的孩子,成年后变成了人们口中的白眼狼。如果你搜一下领养这个话题,你会发现网上爆出很多关于领养孩子的真实案例,这些被领养的孩子,长大后大多变得自私冷漠,不近人情。有的人甚至于千方百计的掏空养父母的积蓄,不惜对簿公堂。

之前在北方工作的时候,当地一个闹到电视台的案例轰动一时。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联系记者,让记者帮忙联系她的女儿。这个女儿是他们收养的。大专毕业后,跟一个男人走了。中间好几年没有回来,夫妻俩也找不到她。后来在外面过得不好,才回到家,没钱了就找老夫妻要钱。要的多了不给钱就大喊大闹。各种发脾气,摔东西,闹到两个老夫妻受不了为止,不得不向她妥协。

这夫妻俩没有办法,趁他们女儿外出不归家的时候,偷偷的卖了房子搬了家。他们搬到了别处,生活了10年。后来这个养父去世,他们的女儿从亲戚朋友那打听到他们的新住处。找到住处后更加变本加厉的闹。夫妻俩本来都是有退休金的,养父去世后养母手里也是有一定的积蓄,但是架不住这个女儿流水般的压榨。闹到最过分的是这个女儿准备要把他们这个房子卖了,她觉得这是养父留给她的。养母不同意,这个女儿就找人经常上门闹,有时还把门锁给砸了,养母没有办法,联系了电视台记者。

只是记者介入也协调不了,女儿说养父非常疼她,这些都是养父留给她的。养母说女儿这些年没有给他们尽过一点责任。他们夫妻俩早就对她很失望,最后的结果闹到法庭,法庭上养母要求跟女儿解除领养关系。女儿也没想到养母会来这一招,在法庭上痛哭流涕地向养母忏悔,对着镜头表态以后一定会好好孝敬养母。

可是养母已经不相信她。只表态在临死之前要解除领养关系,房屋及所有财产在死后全部捐出去。说实话,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我,那一刻是有些痛快的。这样的孩子,没有一点良心,就像个蛀虫一样,养父母把她抚养长大,供她上学,她却一点不知感恩,只想着从父母手中剥削。

这段时间《以家人之名》火爆,剧中贺子秋在李家的存在,颇为尴尬,连领养都算不上,为什么贺子秋没有成为这样的人?原因在哪?

相信看电视剧的人都记得这一幕,两个妇女在面馆吃面,打趣幼时的贺子秋,说李爸要给他送回去,李海潮急红了眼睛,一边把话题岔过去,一边极力安抚小子秋。这个小细节体现出李海潮不光心地善良,还特别注重孩子的内心成长。

网上都说李海潮塑造了一个成功的爸爸的形象,这个成功不止体现在无私奉献,还有在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上,不主动干涉,包容孩子们的个性,以及缺点,关心孩子们的心理成长。在李家贺子秋的处境很是尴尬,所以他从很小就主动帮助家人洗衣服,在面馆帮忙干活。李海潮看到这一幕并没有阻止,他小心呵护了一个孩子想要回报的内心。或许很小的时候贺子秋通过劳动也觉得自己并不是白吃白住,他的心理上才没有那么大的负担。

长大后的贺子秋善良也开朗,没有小时候的自卑与敏感,这很大一部分归功于李海潮的言传身教。如果是放在现实中,收养的孩子,这么小的时候就开始洗衣服,擦桌子,干活。周围的邻居那些嘴碎的可能不知道在背后议论成什么样子了,如果又有养母,那么最大的恶名一定会落入养母的身上,又有几个女人能顶住压力让一个收养的孩子做这些小活。长此以往,收养的孩子只接受别人的付出,不懂得回报,心理怎么可能不出现问题。

怎样教育被领养的孩子?孩子的教育本身就是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尤其是领养的孩子,需要更大的精力和耐心。

大部分被遗弃的孩子都有着可怜的身世,小小年纪就要承受这世间的辛酸。任何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在面对这样的孩子时大多是忍不住心疼,想把最好的给他,想让他体验这世间温暖。但是如果是身边朝夕相处的人,在领养这个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带着怜悯给予孩子想要的一切。即便做错事也不忍责备。这样的抚养难道不是在助长孩子心理的扭曲吗?

当孩子养成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别人对他好,都是应该,只会索取,不懂回报,那如果有一天他的要求你能力不的时候,怨恨的种子就此发芽也属于正常。文章开头的那对养父母,双职工,收入不低,却没有小孩,所以对于这个收养的女儿几乎有求必应。结果长大了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可恨白眼狼,这与养父母只一味的付出、溺爱也有一定的关系。

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说脆弱也确实脆弱,父母的教育态度,孩子的心理变化,再加入一些外人的煽风点火,很可能一不小心为这段关系埋下炸弹。但同样的没有血缘的亲情在另外一些人身也可以很坚固。除了先天的优秀品格外,后天的得当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你们身边有被收养的孩子吗?长大后是什么样子?欢迎分享出来。

标签: 以家人之名 贺子秋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