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山鹿鼎记韩栋黄晓明都演不好的韦小宝是为什么
看了1集张一山版《鹿鼎记》,我后悔极了,特别想洗眼睛。
仿佛看了一场“猴式”瞪眼表演,开场张一山秀口才,又让我置身相声小品录制现场。
贱确实贱,萌还算萌,但没有韦爵爷的精气神,仿佛下一秒刘星他妈就要来管他了。
对比之下,周星驰版本的韦小宝,贱萌中带有一丝少年天真,如同幼虎;陈小春版本的韦小宝,滑头中透着一股“底层凶狠”,像只土狼。
他们演活了我心目中的韦小宝,也演出了他自我实现的过程。
韦小宝是个普通人,他出生市井,母亲从妓,父亲缺位,本该在妓院街头坑蒙拐骗,一辈子当个小混混。
但偏偏,他“不知道天高地厚”,怀有梦想,又敢为梦想付出行动。
他口才惊人,连评书先生都被吸引;不会武功,却对落难豪杰茅十八伸出援手;镇定机智,龙潭虎穴也碍不着他耍小聪明。
复杂的人物性格,背后藏着巨大的心理能量,也有深厚的现实意义。
原著《鹿鼎记》,其实是一部男性自我实现的旅程。
一个说不上好人,但也不算坏人的普通人,是怎么从男孩变成男人,从幼稚走向成熟。
韦小宝入皇宫,入罗刹国,入天神龙教,爵位财宝拿了个遍,兜兜转转一圈,最后也没成为英雄,而是回到扬州开妓院。
他丢了梦想吗?不,他是认清了自己。
就像《大话西游》里,认清人生使命是“西天取经”的孙悟空,走在取经路上;仍渴望成为“大英雄”的至尊宝,抱着美女嘲讽他:
这个人好像一条狗哦。
不知世间愁,莫笑他人狗。
就像至尊宝想要“成长”,离不开孙悟空的辅助。韦小宝从一个“小流氓”变成“韦爵爷”,也全靠另一个人的引领。
这个人才是《鹿鼎记》真正的男主角:康熙。
为什么我说“康熙”是《鹿鼎记》真正的男主角?这要追溯到金庸一贯的武侠主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鹿鼎记》作为金庸封笔之作,极具现实讽刺意义,作家张佳玮称之为“中国的《堂吉诃德》”。
“疯癫骑士打风车”,《堂吉诃德》颠覆了欧美推崇的骑士文学;“流氓色胚当英雄”,《鹿鼎记》颠覆了金庸推崇的英雄形象。
和乔峰“杀个坏人都要纠结很久”的正直善良比起来,韦小宝不但普通,甚至卑劣,他只关心自己过得舒服,杀人害人,干脆利落。
为什么这样一个“小人”,最终会成为“英雄”,功成名就,还娶7名老婆?
因为“一国之主”康熙在背后推动着他。
康熙不是普通人,他生在帝王家,雄韬伟略,杀伐决断,是天生的伟人。
可惜手无实权,如同鳌拜的提线木偶,一言一行都要察言观色。
理想与现实对比残酷,康熙内心不可谓不苦闷。就在这时,韦小宝出现了。
最开始,韦小宝是一起摔跤闲聊的狐朋狗友,康熙房间里常备着他爱吃的桂花糕,他来就塞他一块。
后来,韦小宝智擒鳌拜,耍奸计获胜,康熙看出他是个人才,就推动他去做一些自己想做但无法去做的事。
这些事,有意识层面的想做:父王出家,他让韦小宝当和尚照顾他;抄鳌拜家,他让韦小宝尽情选喜欢的宝贝;追杀鳌拜,他要韦小宝出宫去平定反贼……
也有潜意识层面的想做:他勤奋自律,却纵容韦小宝不学无术;他气质不凡,却喜欢听韦小宝说“他妈的”。
康熙是光,韦小宝是他的影子。
康熙和小宝,就像道德和欲望,高尚与卑劣,缰绳和野马,谁也离不开谁。
原著中,康熙推动韦小宝建功立业;结局里,康熙暗逼韦小宝退隐江湖。
成也康熙,败也康熙。
《鹿鼎记》表面上是韦小宝奋斗史,实际上是康熙的成长史,“韦小宝”只是一个符号,象征着康熙的阴暗,欲望和压抑。
整部《鹿鼎记》,围绕着康熙和韦小宝从称兄道弟,到道不同不相为谋,康熙的态度变化,就是人生成长所致的。
从心理层面来看,《鹿鼎记》的格局很大,它写出了男性成长的过程,充满诱惑和艰难险阻。
诱惑面前,第一个败下阵来的不是韦小宝,是郑克塽。
他是郑家二公子,名门二代自然有人追捧,从小活在鲜花和掌声里,性格很“膨胀”。
原著中,他会因为开会没人接待发脾气,会因为别人夸他几句飘飘然,会因为韦小宝言行轻佻,直接把鄙视写在脸上。
他喜欢阿珂,朝思暮想娶她回家,但在成就事业和阿珂之间,他选择了事业。
为了保住自己,他将阿珂卖给韦小宝。
郑克塽瞧不起韦小宝,但论卑劣,两人真的不分伯仲。最终,作者给了郑克塽一个丢人丢命的结局。
第二个败下阵来的,是陈近南。
身为天地会总舵主,他位高权重,反清复明重任扛在肩上,不可能不自持。
但祸起萧墙,他被郑克塽蛊惑,轻信他,觉得忠于郑家就是忠于自我。
结果惨遭背叛。
他去世后,一个时代拉下帷幕。再没有人能够“反清复明”。
世家子弟和人民英雄,都没有走完成长之路。
盲目自大和膨胀,让他们只能直面自己正直,强大的一面,看不到软弱,阴暗的一面。
起初,韦小宝也很盲目,方怡几次三番坑害他,他发誓再也不理她,结果一看到她,还是晕乎乎的追了过去。
可他有康熙这个“另一个自己”,他所有的卑劣,康熙都能接纳,甚至表示欣赏。
所以,即便韦小宝是“真小人”,并没有比别人高尚很多,但韦小宝多了一层约束:
可以辜负全天下,但不能负康熙。
天地会要求他杀死康熙,他想方设法解救;两人已经反目成仇,他还是惦记康熙的安危;为了不让康熙为难,他放弃功名利禄退隐。
康熙接纳韦小宝,这撑起了韦小宝的良知。韦小宝也付出真情:
他代替康熙去做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代替他插科打诨坑蒙拐骗,他的“坏”和康熙的“好”互补,两人异体同心。
就像阳光底下的影子,光照越强,影子越黑,前途越光明。
这暗喻着:同时看到自己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好坏整合,个体才能成熟。
所以《鹿鼎记》原著结局里,好坏分裂的男人都失败了,只有韦小宝和康熙完成了整合,渡过“成长”这道大劫,各自圆满。
作者金庸说,《鹿鼎记》是一部反主流英雄文化的小说。
富二代也好,大英雄也好,大教主也好,下场都不如韦小宝这个小流氓,何其讽刺。
但同时,《鹿鼎记》又是一部极具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
小流氓有了良知和道德,就不仅仅是一个小流氓。如果跨出成熟的第一步,他还有可能建功立业,衣锦还乡。
每个男人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韦小宝:自私,阴险,无能,好色,胆怯,幼稚……
但生活中,他们都想成为康熙,一代帝王,万人敬仰。
金庸说,他写韦小宝时,总想着鲁迅笔下的“阿Q”,打不赢敌人,就用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
阿Q是谁?是每一个中国人自己。具有“阿Q”精神的韦小宝,本质上只是个普通人,平平无奇,不受待见,天天做着英雄的白日梦。
让韦小宝变得不普通的,是他整合自我的能力。
男孩成长为男人的路上,总要经历这个选择:面对一场巨大的失败,是逃避现实,还是迎难而上?是甩锅他人,还是独自扛下?是认怂,还是硬闯?
害怕,焦虑,迷茫,自我怀疑……总有没自信的时候。
心智不够成熟的男孩,总不愿承认自己很脆弱。可事实是:不敢面对脆弱,就失去了真正的坚强。
韦小宝拥有的,恰恰是这份坚强。
他知道自己卑劣,下流,不堪。
但不躲也不藏,坦然承认,他是个义士,也是个小人。
康熙接纳他,他也接纳自己。他们内心都有见不得人的一面,但他们互相看见。
如同一处港湾,内心无处安放的阴暗,终于有了容身之地。
当阴暗不再阴暗那一刻,人也就拥有了真正的自信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