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前线》细致描写“人性” 医疗剧需要好看+现实
电视剧《埃博拉前线》近日正在热播,该剧以中国援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病毒的事迹为原型,将戏剧性与医疗背景结合,通过剧情、画面展现出医疗剧的专业。近年来,国产医疗剧的聚焦领域趋于同质化,披着医疗马甲谈恋爱也成为不少剧集的槽点,《埃博拉前线》则拉回了医疗剧的一份真实感。
细致描写“人性”
《埃博拉前线》是一部现实题材剧,故事切入点很新颖,背景设定在卡巴利亚,讲述了病毒学家郑书鹏和他所在的中国援非医疗队与埃博拉病毒展开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成功遏制病毒蔓延,圆满完成援非医疗任务的故事。
作为一部医疗题材的剧集,这部剧的开篇充满了压迫感,同时用了大量反转和铺垫,意在展现病毒来袭的紧张感。开篇以欢乐的聚会氛围作为伏笔,医护人员间的打趣和准备庆祝生日都在为后面病毒出现的紧张氛围做铺垫。当第一位埃博拉患者“18号床”出现时,患者短时间内离世,多名医护人员被隔离,紧张感油然而生。
剧中医生所面对的环境和病毒来源的形势错综复杂,该剧着重刻画了人性一面,意在展现立体、丰富的医生群像。中国医生郑书鹏给卡巴利亚的医生老盖带中国的酱料,老盖精心按照中国味给郑书鹏制作番茄炒蛋,是跨国友谊的体现。老盖后来不幸成为密接者,郑书鹏对于老盖的全力救治和后来忍泪面对老盖的去世,则是在小爱和大爱之间的艰难抉择。
中国援卡医疗队队员王雯茜看到18号床患者后立马上前支援,却不幸成为密接者之一。隔离时自己偷偷翻看手机了解病毒的致死率,痛哭自问:“为什么是我”,是医生同为普通人的恐惧。随着剧情的推进,多名中国援卡医疗队的队员为了救治病人舍生忘死,比如何东救助车祸中的疑似埃博拉患者时,给患者做嘴对嘴人工呼吸急救,展现出在致死性极高的埃博拉病毒面前,中国医生的医者仁心和人道主义情怀。
随着剧情的发展,剧中人物的成长也逐渐明朗起来,郑书鹏从单枪匹马转变为团队作战,与医疗队员默契配合。在一次次与埃博拉病毒的搏斗中,驻地医生也曾恐惧,但最终为大义不顾危险,每个个体都在悄然转变,以细致入微的“人性”描写引发共鸣。
医疗剧需要好看+现实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国产医疗剧进入大众的视野,从《爱的妇产科》《心术》《最后诊断》,到《柳叶刀》《外科风云》《儿科医生》,医疗剧集在形式和题材上各种挖掘,将小儿、胸腔、急诊等各个医院专科与复仇、情感、医患关系、医生伦理等元素融合,但却鲜见口碑、收视率俱佳的爆款。特别是走偶像化、年轻化路线的医疗剧,甚至被称作“披着医疗剧外衣的情感剧”,难现医疗剧本身的专业风采。
医疗剧需要冲突点,更需要扎实的剧本作依托。缺少真实感,细节难以推敲,是部分医疗剧被观众吐槽的原因。术前洗手不规范,手术途中摘口罩,医生在工作时间穿高跟鞋……这样的医疗剧在观众眼里漏洞百出。
《埃博拉前线》则在开拍前对医疗卫生领域专家和亲历者进行了几百小时的采访,拥有近千万字的采访记录,剧组还实地探访并查阅参考各类资料近千万字,保证了这部剧立足现实题材,更拥有强烈的现实主义。
“专业”和“好看”间,两者如何平衡,一直是医疗剧创作的难点。此次播出的《埃博拉前线》也有女主,但该剧没有套路式地讲援非医护人员内部的恋情,而是以记者何欢暗访钻石走私案调查为辅助线,向观众展示了他国的社会现实和生存,以刺激的悬疑感让发生背景设定在卡巴利亚的医疗故事,更富有戏剧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