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电视 >

览端阳古画,迎喜乐安康_天天资讯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古人笔下的端阳图

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的意义是十分独特的。明代小说《金瓶梅词话》中,西门庆两次说到端午都称它为 “大节” ,而清代官员仅有六个节日放假,端午节就是其中之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端午的习俗也颇多,至今人们还流行着食粽、挂艾草等。清代郎世宁以欧洲静物画风格绘成的《午瑞图》,画的正是端午节的众多祥瑞。

图中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一旁。既暗示时令,又贴合节庆。

清雍正 郎世宁《午瑞图》 故宫博物院藏

端午又名端阳、天中,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太阳会在这一天的中午行至中天。陈元靓的《岁时广记·趁天中》就有记载:“五月五日,乃符天数也,午时为天中节。\"

元 《天中佳景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钱维城《天中瑞景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年间的宫廷画家徐扬曾受命绘制一套《端阳故事图》,这套图共八开,描绘的均是一些经典的端阳节民俗活动。

第一开名《射粉团》,题:“射粉团,唐宫中造粉团角黍饤盘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

除了射粉团,当时还流行“射柳”,据《万历野获编》记载:“今京师端午节尚有射柳之戏,俱在天坛,俱勋戚,中贵居多。各边文武大帅,例亦举射,行宴犒礼。”

第二开名《赐枭羹》,题:“汉令郡国贡枭为羹赐官。以恶鸟,故食之。”这种用恶鸟制成的食物,有除邪、除恶、除凶、除异的寓意。

第三开名《採药草》,题:“五日午时蓄採众药治病,最效验。”

从屈原的“浴兰汤兮沐芳”,到欧阳修的“正是浴兰时节动”,古人的端午有“浴兰”之俗,其实也就是用香草和药草泡澡,这么做可以驱虫祛毒,保持身体康健。

第四开名《养鸲鹆》,题:“取鸲鹆儿毛羽新成者去舌尖,养之皆善语。”鸲鹆其实就是八哥,据说端午节是调教八哥的黄金时间。

第五开名《悬艾人》,题:“荆楚风俗以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人们相信将艾草悬挂在门上可以驱虫辟邪,手巧的人还会将艾蒿做成百兽之王老虎的形状,用于镇压五毒。

第六开名《系采丝》,题:“系采丝,以五色丝系臂,谓之长命缕。”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而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可代表五行,象征五色龙,“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五色丝能使人健康长寿。

第七开名《裹角黍》,题:“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以赞时也。”

明清时期的粽子配方已经相当丰富,清朝宫廷中过端午,更是几乎只吃粽,故而还被称为“粽席”,粽子的数量根据地位分配,还有射粽小游戏。

第八开名《观競渡》,题:“观競渡,聚众临流称为龙舟胜会。”

龙舟绝对是端午节最引人瞩目的集体活动,中国传统的龙舟盛会其实包括两种。一种是旱龙船,即将竹木制或纸制的龙船抬着游行,游街之后即将其焚烧,表送灾之意。

另一种则是在江河上进行的龙舟竞赛,龙舟既要比美,还要比速,据史料记载,每逢龙舟竞渡,人头攒动如蚁,能将街道堵得水泄不通。

当然 ,描绘龙舟盛会的古画还有很多。清宫十二月行乐图中更是常用端午龙舟竞渡的场景来代表五月。

清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五月竞舟》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吴彬《岁华纪胜图·端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 李昭道《龙舟竞渡图》 故宫博物院藏

元 吴廷晖《龙舟夺标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而在著名婴戏图画家苏汉臣笔下,端午还是孩子们放肆玩乐的节日。

北宋 苏汉臣《重午戏婴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苏焯《端阳戏婴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END -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